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攝影表現期末心得

一開始接觸攝影課時,我的想法是希望可以學習如何拍攝出一張好的照片,後來老師定義了「何謂一張好的照片」:不是拍起來好看就是一張好的照片,一張能說出他的故事、表達出意義、有生命的照片才是所謂的好照片。老師這個觀念真是大大的顛覆我原有的想法,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拍攝出一張會說故事的好照片…以下就針對這學期的主要四項作業來做學習的心得分享。

照片去背


我之前從未接觸過photoshop,當老師在講解時感覺好像很容易,但實際操作卻弄得一團霧水,覺得自己常操作到某個點之後就會卡住了,去詢問其他人又覺得自己問的問題好像很蠢,或是別人永遠都不知道我要問的問題是什麼,所以初期在做這個作業的時候只覺得…大家都說好簡單,但如此簡單的作業我怎麼就感覺相當困擾,差一點就有被打倒的感覺了呢!
不過在這我真的是要感謝我的小組長-又驊,因為剛開始班上沒認識幾個同學,也不知有誰可以詢問,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從全班的通訊錄中找出又驊的手機號碼,撥電話給他,詢問是否下班後有空可以去他家請他指導我,看看到底是哪個步驟錯誤,好在熱心的又驊馬上一口答應,讓我可以順利的完成了去背這項作業。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我也漸漸了解photoshop的圖層概念,有這個概念是真的很重要,否則會一直不知道該如何去操作與運用。
在這個作業當中,老師特別提醒我們要注意的是「羽化」部分,讓我們去背後的作品看起來較為自然,而不是生硬的像是兩個不相容的東西合在一起。也因為老師的一再提醒,現在在看別人的作品時也會跟著注意這些小細節,我想這是這項作業的另一個收穫吧,以前只會覺得別人好棒,可以做出不同的變化合成,現在反而是會再深入的去看看他做的是否仔細與自然,這是除了學會這個技術之外,另一個觀念態度與視野的養成。

環景照





我覺這是一個相當有趣又實用的作業,以前常常會有印入眼簾的畫面無法全部與人分享的遺憾,但是學會了用環景照的方法,可以把所有拍攝的照片連接起來,我覺真的是太特別了,而且照片的層次與質感都有大大被提升的感覺呢!
一開始在拍攝環景照時,有面臨到選主題與選景的困擾,本來是選擇辦公室的場景拍攝同事們辦公與一起用餐的畫面,但後來發現辦公室的背景構圖起來真的很不優,只好另外再找其他的方向。後來就分二個方向去進行,希望畫面可以有人物出現,較為生動活潑的,我選擇了在教會的場景:小組聚會、排練、婚禮等。另一個方向則是選擇拍攝美術館附近一帶的餐廳,因為大多是一些有特色的建築,我想整體感會是很不錯的。
教會的部份,我覺就是碰運氣和看自己的技術,拍的不好就沒有機會再重拍了,因為不是刻意的安排,發生過的事也不會再有第二次。美術館的部份,如果覺得不佳,還是有機會可以再重拍一次,因此花較多的時間去拍攝美術館附近,為了讓整體顏色看起來是讓人舒服的,真的還是要選對時間,因此每每都要抓對時間,萬一一錯過或是太早,即使是重拍反而還拍不出原先最好的感覺。其中有段小插曲,我覺得還滿有趣的,因為拍攝的都算是中高價位的餐廳,有一次拍到一半突然覺得肚子非常餓,有血糖降低之感,顧不得尷尬就在餐廳對面的人行道上的椅子坐下,拿出包包內的10元麵包來啃,隔著玻璃窗看著店內的人,我與對面玻璃窗內的人形成強烈的對比吧!
在這個主題裡我學會了一張照片裡要如何去找出它的主題,但這絕對不是對著某個主題拍攝它就好了,這樣夠成的畫面是絕對沒有主題的,應該是要利用不同的光線、角度的變化、環境或色彩的反差等來構圖,才能真正的將我想要表達的主題突顯出來,而整個畫面也才會是生動豐富的,再透過環景效果造成的特殊曲線呈現,讓畫面更增加了趣味性。

部落格


高雄左營餛飩

黑白切-豬油拌飯

錦中街當歸鴨

老師要我們找三個關連性的主題來發揮,又再次陷入主題的選擇,一開始我是想以巧克力蛋糕為主題,想假借作業的名義來滿足我的口腹之慾,但後來又擔心這樣的部落格內容會不會與一般大家分享的蛋糕美食大同小異,反而沒什麼特色了。後來因為碰巧要南下高雄,突然想到非常喜愛的一家餛飩店,因此決定要來介紹三家餛飩店的特色。
在第一次發表給老師看的時候,老師建議是否可以改為三個對我來說有回憶的食物,因為都是餛飩就可能會被限制住,可以發揮的空間也會變小,也可能三篇呈現效果都差不多。很感謝老師這樣的提議,因為這個作業的緣故,讓我才有機會想起過去那些帶給我美好回憶的食物,才有機會再去品嚐那快要被我遺忘的美味。另外老師又一再提醒要有不同的運鏡變化,不同的角度、距離、位置會讓部落格裡的圖片更加豐富,而不是都從同一個方向去看,再來就是畫面裡要有人物的互動,如此看來才不會像是簡介或是導覽,也能讓部落格更加的生動,如果照片裡能有自己那就更好了,代表自己也是真正的在其中體驗,如此分享出來的東西才會更具有說服力。
一個好的部落格不單單僅有圖,還要有好的文章內容,圖文並茂才可以吸引人去觀賞。我想就是因為有了「文」的部份,所以成為了自己個人品牌經營的重要一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透過文章的撰寫,你可以感受到這個人是嚴謹認真、或是幽默風趣的性格,也因為經由文字的表達,我們可以大致瞭解這個人的思維脈絡,有時候我覺得從文字比從行為或是對談更容易去了解一個人,從行為和話語,我們眼睛看到的也許只是表象,但從文字可以更深入的看見這個人的內心世界。應該不會有人想在部落格裡寫一些假的東西來混淆大家吧,除非他有特別的需求,這也是我喜歡去看別人的部落格的原因。

影像素描


在影像素描這個部分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機會去琢磨,但老師讓我們先了解攝影與繪畫二者之間的差異,有了基本的概念後,再將攝影與繪畫二者結合起來,成為另一個特別的作品-影像素描。為了讓作品有肖像的感覺,所以在肢體動作與表情也都會有特別的要求,不能有太大的動作與表情,因為若以一幅畫像來說,被畫的人是無法維持太久。所以若選用無法持久的表情或動作的照片,我想那麼製作出來的圖片應該只能稱之為某種效果,而非影像素描了。
此外,在選擇照片時,照片的光線明暗表現也是很重要的呢,因為較明顯的明暗表現在用鉛筆畫出線條筆觸時會較容易表達,呈現出來也會更貼近素描的感覺。看見班上同學每個人製作出來的影像素描的感覺都不太一樣,老師說沒有一定的方法程序,只要做起來像是肖像素描的感覺即可,因為每個人選用的照片差異不同。很可惜的是因為課程時間有限,無法一一欣賞同學們影像素描的作品,如果可以從同學們的作品來分享討論,我想收獲一定會是更多。

最後,謝謝老師容許我們可以用傻瓜相機來拍攝作品,看著同學們幾乎都使用高級的單眼相機來拍照,只有陽春的傻瓜相機的我,很擔心照片的品質與同學們無法相比,還好老師並沒有強制要求一定要使用單眼相機,才讓我免於面臨經濟大失血的窘境。謝謝老師將基本的概念與技能教導我們,讓我可以將所學習到的運用在其他的課程和領域上,我必須說對於初初接觸設計的我,真的是很大的學習和收穫,這確實是一堂有意義又實用的課程!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錦中街-當歸鴨

若不是老師建議主題改為拍攝有記憶的小吃,我還真忘記這家我曾經很愛吃的當歸鴨了呢!鮮嫩的鴨肉、甘甜的當歸湯頭…


高三那年轉學來台中住在奶奶家,奶奶就住在莒光新城,記得那時候每天晚上,疼愛孫子的奶奶都會給我和弟弟買消夜吃,當時在三民路與錦中街口有許多好吃的美食:一品豆花、蚵仔煎、鹽酥雞、臭豆腐、炒花枝、當歸鴨…其中讓我最念念不忘的就是這家當歸鴨了,只是後來不住在莒光新城後,漸漸淡忘了這個帶給我美好回憶的食物。


後來幾次經過,店門口總是排了一堆人,基於不愛等待與人擠人,我總是跳過,這次我決定再次造訪!這又是一間沒有店名的店,店的外觀更是破舊不堪,又是一個隱藏版的美食,而且這家店的營業時間是晚上消夜時段,也就是說我想當晚餐吃還吃不到呢,但正確營業時間據說是不一定,店內也沒有明確標示,老闆只說賣完就沒了,唯一可以知道的是週日公休。



 不管你是外帶還是內用都必須排隊點餐,如果是內用,點完餐之後可能就要在旁邊等待著空位的出現。在排隊點餐時旁邊就是滷味放置區,看著這一堆滷味會忍不住的讓人想多點一些,我去的時間約晚上10點多,其實算是早的,但滷味已經少掉許多了呢…


終於輪到我了,我開心的點著餐,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吃了!


我與朋友各點一碗鴨肉冬粉與麵線,從以前到現在,我總是點冬粉的習慣還是沒有改變。小菜則是點了米血、鴨胗、鴨肝、鴨心、海帶、豆皮,小菜全部100元,很幸運的我們拿到的是一整隻鴨腿肉,不知道是不是較早到的緣故。不過後來好友說他的麵線是米粉,看來是送錯了,但他說米粉一樣好吃,所以就不計較啦!


這裡的鴨肉真是嫩又多汁啊!!一般來說,鴨肉的肉質較硬,所以有些人會不喜歡,但這裏的鴨肉會讓你覺得你是在吃雞肉吧,不!有些雞肉都還沒他嫩呢,真的不需要我多說,你們看看照片就會相信了…


看看牆上的價位表,最貴一碗也才60元,真的是很划算耶,尤其在這個物價上漲,什麼東西都貴鬆鬆的年代,我覺這真是一道物美價廉的極品美食,難怪沒有店名、外觀破舊,人氣卻只增不減。


本來想好好的邊吃邊拍照,可是店內空間相當狹小,大概放了七張桌子,每桌都緊鄰著,所以要動來動去的拍照很不容易。加上外面站著許多虎視眈眈等著我的座位的客人,所以實在不好意思耽擱太多的時間,因此這次的拍照是最不自在的一次。



趁著結帳時再拍一下由內往外看的場景,還有老闆剁鴨肉的畫面,赫然發現此時外面還是排了好多人呢,瞧瞧這些客人們多麼期待的眼神啊…


在這寒冷的冬天裡,你是不是也想來碗熱騰騰又香噴噴的當歸鴨呢,他曾經陪我度過剛上來台中的學生時光,不僅是在冷天裡讓我身體暖活起來,更有奶奶疼愛我們的溫暖!

對了,附帶一提的是這家當歸鴨與隔壁的大富餐便當店是共用店面,白天大富餐賣便當,晚上換當歸鴨營業。而大富餐的便當可是相當好吃、豐富又便宜呢,推薦大家有機會也可以嚐嚐看喔!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黑白切-豬油拌飯

我不是吃豬油拌飯長大的,對我來說,我的童年記憶裡沒有這一項食物!但自從弟弟跟我介紹之後,我愛上了這種充滿濃濃傳統台灣味的食物…


我想若不是口耳相傳的經人介紹,這隱身在巷弄裡的小吃攤恐怕很難被發現,但或許是口耳相傳的功力強大,我想現在許多人應該都聽過這間小有名氣的豬油拌飯吧,只是他在所在位置確實不容易讓人找到。




不過現在在週遭的路口多了一些看板,可以讓慕名而來的饕客們更容易找上門囉。後來才發現他就是位在東興市場附近,而小時候就常常陪奶奶去東興市場買菜,讓我對他多了種莫名的親切感。
這裡的特色就是沒有菜單,除了豬油拌飯與肉粥是每碗10元之外,其他大多是憑印象或是看別人點些什麼,價位也不是很清楚。後來據老闆娘說這邊大都是做熟客,所以大家都知道賣些什麼,人氣商品就是燒肉、炸豆腐。



所有小菜、湯類等零零總總有十二項,每份都賣三十元,大份則是六十元。


值得一提的是,每當客人點完餐後,店員幾乎都會問要不要一份燙青菜,後來發現他們燙青菜也會淋上豬油,老闆娘說他們有別於別人加肉燥,淋上豬油反而更香又不會太鹹。
這裡的主要客群是中國醫與台體的學生,現在漸漸也有中技,甚至較遠的中興、東海的學生都會來吃,老闆娘說他喜歡做學生族群比較單純,又因為大家都是學生身分,所以賣了這麼多年,即使物價上漲了,他還是不忍心漲價。


不過雖說每樣食物的單價便宜,但就會忍不住點了許多,最後的結果還是沒有便宜到哪裡。我與朋友二個人點了三碗豬油拌飯、一碗肉粥、燒肉、炸豆腐、香腸、燙青菜、粉腸湯、隔間肉湯,總共也要220元,平均一人要110元,辜負了老闆娘體恤我們窮學生的美意了。


在拍照的時候,老闆娘與店員都相當害羞的不敢入鏡,直說自己…歐巴桑不好看!!


不過看到我們瘋狂的拍照之後,老闆娘終究忍不住前來跟我們聊天,也就趁機與老闆娘閒聊一下。


他說一開始是在五權路的二信門口販賣,從晚上10點賣到凌晨5點,在九二一地震之後才搬到現在的店址,(其實距離並不遠),搬到現在店址後營業時間也提早,也因為請了人手來幫忙,所以凌晨3點老闆娘就先上去休息,讓員工們去收拾了。後來又在同一條街上開了第二家店,交由他的大兒子來經營,營業時間則是接續著總店從凌晨3:30賣到早上這個時段。


老闆娘說賣豬油拌飯前前後後也23年了,雖然店名叫黑白切,不過他特別註明是「萬家黑白切」,想當然爾是老闆姓萬,他說如果是老客戶都會特地註明是萬家的黑白切,因為後來附近幾個路口多了幾家都叫黑白切,甚至還有人謊稱是他們親戚開的分店。老闆娘說不會去和他們爭,但客人只要一吃,就知道味道不一樣呢!


住在台中的你,是不是也該去品嘗一下這好吃、平價的古早味…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高雄左營餛飩

每次回高雄,都會特地跑去吃這家餛飩,尋找我成長的味道!


他位在高雄市左營區左營大路86號,也就是左營第二公有市場的入口處旁邊,是一間沒有店名、沒有招牌的店面,但卻已經經營了幾十年。


小時後爸媽常會帶我們來吃,可以說是我從小吃到大的一家店,記得那時候還沒有規劃出店面,就在市場的騎樓下,總是擠滿人,然後一邊吃一邊流汗,當時店裡除了賣餛飩之外,還有賣鹹湯圓,那真是我的最愛啊!後來離開了高雄,每次回高雄去探望外婆時,總還是會來吃一碗,或許是因為假日,常常在門口等著有沒有空座位可以坐。即使不是假日,客人依然坐到門口呢。


現在規畫出店面,有了隔間與冷氣,但店裡就只簡單的賣餛飩湯一樣食物了…原本只是加蛋與不加蛋的分別,這次去吃完後才發現還多了大碗的選擇,是要讓客人們一次吃過癮吧!問了一下煮餛飩的阿姨,他說一碗有12顆餛飩,大碗就17顆餛飩,所以平均一顆餛飩要4塊多一點。


另外店面的營業時間是從早上6點到晚上12點,等於說除了你睡覺的時間,只要想吃隨時都可以吃到他,有沒有這麼好啊,住這附近的民眾也太幸福了吧。如果你真的半夜想吃,沒關係還有賣生餛飩,一盒也才70元,不過我忘記問阿姨一盒裡面有幾顆了。

只是在市場內,所以店內的整體設計、整潔度來說就沒這麼講究了,但還是我可以接受的範圍,狹長的店面擺設也相當簡單,加上變成室內空間,有了冷氣,我覺已經非常不錯了。


不過店面的隔間設計有些特別,因為與市場隔開的不是透明的窗戶而是一面面的鏡子,總會忍不住想邊吃邊看看窗外有些什麼,但卻只能看到自己與店內的客人,剛開始還真是有些不習慣。

店裡出餐速度相當的快,才剛剛坐下,餛飩湯馬上跟著進來,我想這是被絡繹不絕的客人們訓練出來的吧!看看那大又厚實的瓷碗,還有瓷湯匙,是不是很有歷史感呢,因為在左營,附近是軍區與眷村,一整個就是給人充滿懷舊的歷史感啊。


先來看看他的湯底吧,不同於一般餛飩湯可能會加些油蔥、肉燥之類的,這家店使用了榨菜來當作湯底,讓湯喝起來鮮甜且清爽不膩,通常我會加很多胡椒粉,來增加這湯的香氣。


餛飩並不像雲吞這般大,但是一口一個剛剛好,可以吃到餛飩皮的滑嫩,又可以吃裡面結實的肉餡,很多像這樣大小的餛飩幾乎都只是吃到餛飩皮,根本吃不過癮,可是這間的餛飩保證讓你一口接一口,嘴巴真的是不想停呢!


每次來我都一定會加蛋,因為這裡的蛋也很特別喔!雖然只是普通的水煮蛋,但是老闆把蛋煮的圓滾滾的,外型看起來還真有點像是大湯圓,感覺像是吃不到蛋白。不過重點他是半生熟的蛋,咬了一口,看見半生熟的蛋黃緩緩流出,是不是覺得更加美味了呢。不過蛋的品質很不一,有時候就會吃到幾乎全熟的蛋,就無法享受到半生熟的蛋黃流出來的感覺了。


店裡除了賣的產品簡單之外,連提供的調味料都很簡單,你可以看到每張桌子都擺放著三種調味:胡椒粉、辣豆瓣醬、白醋。


我看到隔壁桌的客人用辣豆瓣醬這樣吃法,感覺好像相當好吃,所以也就學著他來試試看,是否更添美味度,結果發現那辣豆瓣醬真是鹹啊。還是直接吃原味最好吃了!!


希望大家以後有機會去高雄玩的時候,記得來吃一吃左營大路上的這家餛飩,我想你會愛上他的。


一邊吃一邊拍照、一邊介紹,一大碗的餛飩就這麼吃光了,若不是還有其他行程,好想買幾盒生餛飩回家,這樣想吃的時候就可以自己煮來吃,隨時都能回味兒時的記憶。對我來說,這不是介紹一間好吃的餛飩而以,更不是跟著大家的介紹去尋美食,而是翻開我從兒時到年少的美好回憶…